发库内金珠宝贝,彩段绫罗,纱缎等项,分散各头领,并军校人员,另选一分,为上国进奉,其余堆集山寨,尽行招人买市十日,于三月初三日为始,至十三日止,宰下牛羊,酝造酒醴,但到山寨里买市的人,尽以酒食管待,犒劳从人,至期,四方居民,担囊负笈,雾集云屯,俱至山寨。宋江传令,以一举十,俱各欢喜,拜谢下山。一连十日,每日如此。十日已外,住罢买市,号令大小,收拾赴京朝觐。——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二回   梁山泊被大宋招安,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,算是一种转型。一百零八个好汉以及所部,在自愿的基础上,都要去汴梁城听候重新安置,这不是一拍屁股就走人的事,走了和尚还有庙,梁山泊原有的资产该怎么处置呢?   事实上,《水浒传》也是一部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小说,梁山泊的规模不小,小说也反映了其经济物产上的发展轨迹。例如林冲投奔梁山,王伦不收,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山寨房屋不够。尽管只是个推脱的借口,但至少也说明当时梁山泊的资产规模有限。到晁盖他们上梁山,有了生辰纲的基础,规模开始扩大,书中交代“整点仓廒,修理寨栅”,解决了新员工的住房问题,开辟了新的场地。   小李广华荣和霹雳火秦明一干人等上梁山,梁山泊第二次扩大,书中又交代:“山寨里添造大船屋宇,车辆什物。”   等到七十一回,一百零八条好汉全部聚集时,梁山产业规模已经很可观,当时山寨有东山、西山、北山、南山四大酒店,单位内部有房屋建筑部门,还有了制造业,例如青眼虎李云掌管修葺房舍,通臂猿侯建掌管旌旗和衣物的制造,笑面虎朱富负责供应油盐酱醋,其余如制造战船、战甲的,打造火炮的,都各有专人负责,甚至连水泊的荷花和渔场,都有专门的经营者。  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,梁山泊是一个有产有销的财团。   后来,集团转型,要成为大宋的子公司,大伙要迁走,偌大的产业怎么办?如果要送人,可能会引起混乱,因为送给谁、怎么送、用什么标准送,这些问题都难以把握。   最终,梁山泊集团决定以“买市”的方式进行处理。何谓买市?宋史专家许政扬如此解释:“富豪人家以买卖东西为名,招徕小经纪人,给与犒赏,称为买市。”其实有点贱卖的意思。   这样一来,他们就把毫无标准可言的施舍变成一次贸易行为,以经济活动的方式将慈善变成商业交易,让对方付出一定的成本,得到比购买价更高的实惠。名义上是买卖,实际上是慈善,同时又遵循了市场规律。   梁山泊发出告示后,丰厚的交易利润很诱人,让周边的小商贩和居民闻讯而至。为了激发交易者的积极性,梁山泊还好酒好肉地招待他们。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,他们又大量让利,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交易者。“买市”从宣和四年三月三日进行到三月十三日,交易热热闹闹,梁山泊人山人海,在一片欢天喜地中,他们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处理资产的愿望,又没有引起混乱。可见,小说中的梁山泊好汉,在管理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。(作者:广日) sealnews02

  保卫国家领导人,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。中外亦然,古今亦然。   古代的“中南海保镖”是怎么挑选的,又是怎么执行安保任务的呢?   周朝的警卫人员重出身,主要考虑“政治上可靠”   保卫国家领导人的条例,在古代叫皇家禁卫制度。在上古夏商周三代时期,就有一套相对完备的制度。记录周代典章制度的《周礼》中,便出现了负责皇家禁卫的专业人员,安保设计相当周密。   负责周王安保工作的,叫“宫正”,“掌王宫之戒令纠禁,以时比宫中之官府、次舍之众寡,为之版以待。”大概意思是,宫正负责周王宫中禁令的制定和日常纠察、查禁,按时检查王宫中各官府及值宿守卫人员,并做好记录,整理成册,以备查验。   如果遇到突发事件,警卫人手不够,则会紧急征调各官府的官员子弟参与警卫,对进出人员盘查严格,禁止宫内外人员不按规定时间进出王宫。如果有需要,可随时对可疑人员进行检查,甚至搜身,即所谓“稽其功绪,纠其德行,几其出入”。   古代国家领导人居住与办公地,称为 “禁地”,故其警卫人员称为“禁卫”,警卫部队称为“禁军”。当时周王禁地内明暗岗哨多多,“周庐千列,设戟百重”,欲行刺很难得逞。   保卫周王分几班人马,依居、行、守三种警卫要求的不同,而选派出相应的警卫人员。其中负责王宫内日常值守的人马最重要,要经过严格“政审”,必须是贵族子弟出身。宫内值守负责人叫“宗伯”,算是周王心腹中的心腹,地位很高。   周王的警卫人员重出身,主要考虑贵族子弟“政治上可靠”,还有当人质的意思,可避免诸侯、大臣在外叛乱。这套“政治上可靠”,讲究家庭出身的政审制度,为历代统治者借鉴,非亲信、心腹是当不了“警卫队长”的。   秦朝建立的一套武装保卫国家领导人制度,成为后代范本   进入封建社会后,保卫国家领导的警卫人员数量大大增加,素质也得到极大提升,形成了完整的警卫体系,出现了独立的武装警卫部队。   秦朝建立的一套武装保卫国家领导人制度,成为后代范本:从内到外有三个警卫层次,有“卫尉”、“郎中令”、“中尉”分别统领的三套人马,执行不同的安保任务,警卫力量分工明确。   遗憾的是,虽然秦朝保卫国家领导人有“三保险”,却是出纰漏最多的朝代之一。   比如,秦二世胡亥便是让自己的“警卫队长”、郎中令赵高杀死的。   可能是吸取了秦二世被禁军杀死的严重教训,汉朝在保卫国家领导人的制度设计上更讲究,分工更明确。西汉有两支武装保卫力量,即“南军”和“北军”。   南军是核心警卫,负责西汉皇宫——未央宫的警卫工作,相当于“中南海警卫团”;北军是负责整个长安城防卫工作的,相当于京城卫戍部队。接着,刘彻又改造了北军,增建7支禁军,总共8校尉,分别驻扎在都城郊区,互不统属,直接由皇帝指挥。   后来,刘彻还成立了“绣衣直指挥使”,也由皇帝直接指挥。绣衣直指挥使可随时到街头侦察缉捕不法之徒,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特务恐怖组织,后来的明朝锦衣卫也或受此影响。   如果皇帝控制不了禁军,麻烦便大了。如东汉末期,皇帝根本指挥不动禁军,曹操成了禁军的实际统帅。最精锐的“虎豹骑”是禁军中的亲军,名义上是保卫献帝刘协,实则是奉曹操之命看守这位皇帝。   宋朝警卫部队规模最庞大,创建“三衙禁军”安保体系   宋朝禁军规模之庞大、体系之复杂,都是以往所没有的。   开国皇帝赵匡胤,曾任后周禁军将领,又是通过兵变坐上皇帝宝座的,深知警卫部队的重要。所以,他格外重视禁军的组建,营建禁卫精兵的同时,又收编地方军,扩充中央禁军,构筑出了史上最庞大的国家警卫部队。   宋太祖开宝年间,全国军人37.8万人,其中禁军便有19.4万人。后来每位皇帝都重视禁军的建设,宋太宗至道年间全国军人66.6万,其中禁军35.8万。到宋仁宗庆历年间,全国禁军达到了82.6万。   值得注意的是,宋朝禁军不只保卫皇帝,还保卫国家疆土,为国出征。有的驻屯地方,但大部分护卫京城,驻扎于汴京城外。禁军很讲究训练,《水浒传》中的林冲便是汴京八十万禁军教头,其枪棒功夫尤其出色。   “京军”中担任皇帝警卫任务的“精兵”,要求日日练武,骑兵每天五练,步兵每天四练。…